新闻资讯

background
img

守护枯水期长江安澜!九江海事与航道部门联手织密安全防护网

  枯水期来临,长江九江段航道条件发生变化,船舶航行安全与航道畅通面临新挑战。为筑牢水上安全防线,11 月 10 日至 13 日,九江海事局与长江九江航道处携手开展联合行动,通过航路巡查、隐患排查、方案研讨多维度发力,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注入安全动能。  联合巡查,精准掌握航道实况  海事与航道部门组成专项联合巡查组,聚焦九江水道、张家洲南水道、湖口水道及九江长江大桥等重点水域。工作人员现场核查航道维护尺度是否达标,细致检查航标配布的科学性、技术状况及日常维护情况,全面掌握枯水期航道变化特点。巡查中,双方就航标优化布设等关键问题深入交流,让航道公共服务更贴合船舶航行实际需求。  靶向排查,筑牢桥区安全屏障  结合船舶碰撞桥梁安全风险隐患治理要求,联合检查组严格依据相关判定标准与技术指南开展排查。重点关注桥区水域航道维护尺度达标情况、航标设置规范性与配布合理性,仔细核验航标功能是否正常,全力消除船舶碰撞桥梁安全隐患,持续优化桥区通航环境。  共商方案,凝聚协同治理合力  在一线巡查基础上,九江海事局全面收集整理各海事处的航标设置建议与调整需求。丁振海副局长带队参加长江九江航道处 2025

img

九江港首趟 “长江班列” 启航 开辟跨区域物流新路径

  10 月 23 日,一列装满玉米的 “长江班列” 从江西九江城西港铁路专用线上港作业区平稳驶出,后续将经由九江七里湖车站转运,最终发往四川省,这标志着九江港在跨区域物流通道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据了解,“长江班列” 的推出,主要是为破解船舶翻越三峡大坝时货物物流存在不确定性的难题。作为经长江中游港口实现水铁转运的全新物流通道,它与传统全程水运模式相比,能将运输时间大幅压缩约 15 天,有效提升了货物运输效率,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保障供应链稳定提供了新选择。  此次九江港 “长江班列” 的顺利开行,离不开多方协同推进。该项目由九江市人民政府与蜀道集团共同推动,同时还获得了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具体实践案例,对加强江西与四川等地的经济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从货物运输全程来看,这批玉米从北方港口出发后,先在江苏南通港换乘江船,随后借助长江水运抵达九江港。在九江港,通过港区内的铁路专用线实现无缝衔接转运,将货物发往四川省内各铁路站点,最后再通过公路运输送达终端工厂。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运输全程采用 “散改集”

img

长江流域两大船舶信息系统全新上线,赋能内河航运绿色智能升级

  9月9日,第三届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重庆隆重召开。论坛期间,“长江绿色船舶监测信息系统”与“长江船用能源加注信息系统”正式宣告上线。作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长航子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两大系统的推出,标志着长江航运在绿色化监管、智能化服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为长江航运实现绿色低碳与智能转型筑牢根基。  其中,“长江绿色船舶监测信息系统”以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船舶为核心服务对象,重点围绕船舶运行状态监测、安全风险防控以及配套服务优化三大方向展开。该系统借助先进的数据归集技术,整合船舶基础数据与动静态信息,并通过智能分析模型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最终实现对长江流域绿色船舶的“一站式”在线监测与信息化监管。这一功能不仅能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海事管理机构提供精准的监管依据,还能为系统集成商的技术优化、船舶所有人的运营管理提供多维度支持,助力绿色船舶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运行,同时为船舶精准维护提供数据支撑。  另一大系统“长江船用能源加注信息系统”则覆盖了船用燃油、LNG、电力、甲醇等多种能源类型的加注业务,致力于打造综合化的监管与服务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该系统能够科学优化加注站点的

img

长江中游“肠梗阻”打通!界牌水道成功实施改槽通航

  8月28日12时,界牌水道由右槽改左槽通航正式实施。此举标志着困扰长江中游航运多年的“肠梗阻”问题得到显著改善,7000吨级船舶有望常年满载通行至城陵矶,预计枯水期岳阳港水上交通运输效率将提升约20%,对长江中上游航运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界牌水道心滩段持续呈现“头冲尾淤、右缘淤展”演变态势,导致右槽进口水深不足、中上段航宽狭窄,枯水期航路弯曲且受漫滩水影响,通航条件复杂。  为保障长江黄金水道畅通,应对右槽通航条件逐年恶化的问题,岳阳海事局联合长江岳阳航道处多次开展实地调研与会商,提出改槽通航的初步方案。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界牌水道左槽出口及过渡段疏浚工作于2025年7月24日提前启动,目前已基本具备通航条件。  改槽后,界牌水道上段以左槽为主航道,船舶在心滩尾部由右槽平稳过渡至左槽。据相关部门介绍,本次改槽实现了长江干线首次非禁航式航道调整,做到了航路“无缝衔接、无感切换”,最大限度降低了对航运的干扰,同时从根本上扭转了右槽逐年淤积的局面,使航路更加顺直、通航环境显著优化。  为确保改槽通航顺利实施,岳阳海事局与长江岳阳航道处联合制定详细方案,明确各方职责,

img

十二部门联动发力 以法治之力守护长江生态与发展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临前夕,一场关乎长江流域未来的重要行动正式启动。8 月 14 日,最高人民法院等 12 家中央和国家机关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执法司法工作协同服务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 18 条具体举措构建起长江保护的法治屏障。  此次发布的《意见》明确了多重核心目标,不仅要为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提供坚实保障,更要通过系统治理、整体治理与协同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驾护航。在法律适用层面,《意见》强调精准运用刑法、民法典、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法治合力。  为强化执法司法协同效能,《意见》聚焦三大关键方向。针对污染防治攻坚、长江十年禁渔、河道采砂管理等重点领域及案件高发区域,《意见》提出统一执法司法标准与尺度,全面提升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在行动层面,坚持依法办案与推动治理双轮驱动,支持行政执法机关在跨行政区域、生态敏感区及违法高发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同时,借力数字技术赋能,推进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与情况通报机制建设,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执法司法信息数据共享共

img

九江港上半年货运量逆势增长 多项举措筑牢区域经济发展引擎

  2025年上半年,九江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据九江市港口航运管理局7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港上半年货物吞吐量累计达1.16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0.62%;集装箱吞吐量更是突破47.22万标箱,同比增幅达11.16%,为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为港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九江港城西二期工程、湖口银砂湾综合码头、恒晋物流公用码头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红光铁路专用线建设同步发力,而红光集装箱码头危险品直装直卸项目的稳步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港口功能布局。  物流通道的持续拓展成为货运增长的"源头活水"。目前九江至上海外高桥航线每周开行6班,至洋山港航线加密至每周4班,航线频次的增加大幅提升了货物周转效率。新开通的银砂湾码头至樟树港散货班轮航线、南昌—九江—太仓集装箱航线,以及即将开通的济宁—九江班轮航线,不断织密内河物流网络。在国际航运领域,九江港已与沿江港口达成联合开行意向,目前集装箱直达航线已达19条,一个贯通江海、连接内外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港航发展注入新活力。九江航运中心已成功吸引38家单位入驻

img

还在为内河找船发愁?这款APP专为内河货运而生!——船货易联APP:内河“找船的平台”,让航运更简单

  内河航运作为我国物流体系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大量砂石、煤炭、钢材等大宗货物的运输任务。然而,内河货主常面临“找船难、匹配慢、信息不透明”的痛点,而船东也苦于“找货不稳定、空驶率高”的问题。船货易联APP聚焦内河航运场景,以“内河找船的平台”为核心定位,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通货主与船东的连接壁垒,为内河运输提供高效、透明、安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一、船货易联APP:专为内河航运设计的“找船神器”  针对内河运输的特殊性,平台打造三大核心功能,精准解决行业痛点:  智能匹配,精准找内河船  输入货物类型(如砂石、煤炭)、起运港(如重庆、武汉)、目的港及时间需求,系统通过AI算法快速筛选符合条件的内河船舶,涵盖干散货船、集装箱船、液货船等主力船型,让货主告别“盲目找船”时代。  实时船期,内河港口全覆盖  平台聚合长江、珠江、京杭大运河等内河主要航道的港口动态数据,船期信息实时更新,运费价格透明可查,避免中间商加价,帮助用户节省15%-25%的内河运输成本。  在线议价,安全交易有保障  支持货主与船东直接沟通,线上签订电子合同,资金通过第三方托管,确保交易安全可靠,解决内河航运“先付款还是

img

安徽船闸联合调度中心百日过闸量破亿吨 书写水运高效新篇章

  7 月 7 日,安徽省港航集团发布喜讯:全国首个省级跨流域多航道船闸联合调度中心自 3 月 26 日投入运营,至 7 月 3 日的 100 天里,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 累计远程开放闸次达 16590 次,保障 55310 艘次船舶安全过闸,过闸量成功突破 1 亿吨。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充分释放了安徽水运的巨大潜能,更标志着该省在通航效率与服务质量上实现了双重飞跃。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交汇处,是名副其实的水运大省。为进一步激活水运优势,安徽省港航集团专门成立船闸联合调度中心。该中心有效破解了不同航道船闸间调度衔接不畅、信息交互滞后等难题,显著提升了全省干线航道网船闸运行调度的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与协同化水平,真正达成了船闸运行调度管理 “一张图”、船舶过闸 “一站通” 的高效模式。  这份佳绩的背后,离不开调度中心 “机构最简、人员最精、效率最高、降本增效” 的运营理念。依托远程集控平台,中心已为 2 万余艘注册船舶提供了高效通行服务。其创新构建的 “看得见、调得动、控得住” 现代化调度体系,让全省船闸的整体运营水平跃居全国前列。  从具体数据来看,在 3 月 2

img

广东海事局多举措应对强降雨 科学停航筑牢水上安全防线

  2025 年 6 月 17 日,广东遭遇强降雨侵袭,粤北偏南、珠三角北部及粤东市县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地区更出现大暴雨,其余区域也有大雨局部暴雨。为积极防范台风过后强降雨的影响,广东海事局迅速将海上防风工作重心转向内河防汛,组织河源、清远、韶关、梅州等地海事部门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密切跟踪风情、雨情、水情变化。  在防御工作推进过程中,广东海事局构建起多维度防控体系。严格落实气象预警 “叫应” 机制,累计发布 14 条气象预警信息,配套实施 147 条具体工作措施。同时借助监管指挥系统、海岸电台、甚高频、短信、微信公众平台及抖音等多元渠道,向海上航行及作业船舶发送暴雨等恶劣天气预警信息达 2.3 万余条,督促船舶提前完成防御准备工作。  针对强降雨引发的各类风险,广东海事局实施精准化防控。在客船风险管控上,肇庆、清远、中山等地客渡航线全部实施停航措施,中山、珠海高速客船根据暴雨情况部分停航。为防范船碰桥风险,加大现场巡查频次,累计开展船舶点验 2150 余艘次,进行防碰撞提醒 2540 余次。  为保障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广东海事局投入大量执法力量,共出动执法人员 1228 人次、海巡

img

广西长洲船闸单月过货量创新高 突破2444万吨大关

  2025年06月05日讯,据广西交通运输厅最新数据显示,在5月1日至5月31日期间,广西长洲船闸单月过货量实现重大突破,达到2444万吨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9.24%,成功刷新历史纪录。  作为西江航运干线 “黄金水道” 的关键构成部分,长洲船闸在我国西南水运出海大通道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西江航运干线上规模最大、处于最下游的梯级枢纽,更是西江黄金水道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节点,肩负着广西内河90%的货运量运输任务。  回顾今年以来的情况,长洲船闸的运营曾面临诸多挑战。受广西地区水情持续偏枯的影响,加上长洲一线、二线船闸因超水头问题长时间无法运行,以及长洲三线船闸停航39天进行大修等不利因素,其过货量一度出现下滑。  而随着5月汛期的来临,西江流域下游水位逐渐回升,大藤峡和长洲下游水库的出库流量稳定在每秒7000立方米左右,使得西江的通航条件得到持续改善。  针对这一难得的 “窗口期”,广西港航发展中心迅速采取措施,取消了对出港船舶和过闸船舶数量的限制。与此同时,西江集团充分发挥24小时通航的优势,让更多船舶能够快速通过船闸。这些举措显著提高了船舶的周转效率,极大地释放了西

  • 1
  • 2
  • 3
  • 4
  • 5
  • 6
  • 10
公司logo
联系我们
九江市浔阳西路289号(滨江凯旋城18栋16楼)
客服热线:400-666-0071
165529866@qq.com
周一至周六,08:30-17:00
公司电话
客服热线

400-666-0071

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关注船货易联公众号

© Copyright 2025 船货易联 All Rights Reserved.赣ICP备2022008712号-2

申请试用
申请试用